蓦然回首,从河北邢台市纪委监委来到新疆巴州若羌县援疆挂职工作已数月。于我,这是一次开拓视野和增加阅历的探索之旅,一次叩问灵魂和誓言省身的党性锻炼,一次增进友谊和调适身心的难得时光。
心之所向,行之所至
飞驰千里度边关,自在真情一瞬间。来疆前,只知道若羌是神秘的楼兰古国。怀着好奇的心情,我重新认识了它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。悠悠驼铃,漫漫古道,见证了张骞十三年栉风沐雨,见证了玄奘跋涉万里。而今,它又正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大放异彩。
这是一座五彩斑斓的新兴城市。它是红色的,驰名中外的红枣产业诉说着丰收的喜悦;它是黄色的,秋天的胡杨满山遍野,扎根在戈壁;它是黑色的,丰富的钨锡、铁、硅资源使它成为新疆的“聚宝盆”;它是蓝色的,偌大的钾盐湖如天空之境一般散发着淡雅的光芒。
在这里,我乘车穿越无边的戈壁沙海,感慨着祖国的幅员辽阔、地大物博、山川壮丽、瀚海无垠……内心收获着一份宁静,那是一种无言的美,就像一幅画,我走在画中,任意境超然,任思绪飞扬。
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
扎下根来工作和生活,首先必须要适应这里的气候和高度。极度的干燥让初来乍到的我鼻孔总是渗出血丝,一个月后才好转。依吞布拉克镇是我包联的乡镇,平均海拔3000多米。每月去镇上开展基层监督和入户走访,要在戈壁上开四五个小时车。在这里我见过最肆虐的沙尘暴,漫天飞沙,遮天蔽日,狂风后嘴巴里都是咸咸的沙土。同行的同事笑说:“这可是免费的盐。”
第一次来时有些高反,头疼欲裂,走得快了些,便上气不接下气了,而同事却身轻如燕、步履如飞。想到这些干部一直在这样的高度工作和奉献,这是他们的日常,不禁有些自惭形秽。一直以来他们用行动践行着“海拔高工作标准要更高,氧气少奉献精神不能少,环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”的精神。
我积极融入、积极适应,将这里作为我的第二故乡。环境的艰辛,更激发了我奋勇向前的动力。
上下求索,笃行致远
行动是最好的表态,也是最有力的回答。我和当地干部一起研究案情,一起交流经验,一起走村入户。红枣丰收时一起去林子里帮农民收枣,暴雪后一起去清理道路,过节时干部群众聚在一起包热腾腾的饺子。我看到广大干部勠力同心,拼搏进取,默默付出,从不抱怨。他们一切听指挥的担当精神和务实工作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。
这里很多干部都是工作后来的若羌,亲人也在千里之外。但他们却是将毕生献给这片热土,可敬可佩。我想,若羌之所以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快车道”,与这样的干部是分不开的。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
山之所以有魅力,在于它的包容,在于它的朴实,在于它的坚韧。阿尔金山横亘若羌县南侧,完美诠释了若羌县的山魂,也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灵魂。它坚韧,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中,都有干部在驻守,每个人都散发出勇敢和坚韧的光芒。
阿尔金山脚下的祁曼塔格乡,平均海拔4500米,路途遥远、交通不便。乡镇干部通常带足了厚衣服和粮食,一待一个月。这里没有娱乐设施,也没有手机信号,几名干部却甘之如饴,还在四方的院子上拉了一层塑料薄膜当成大棚,种上新鲜的蔬菜。它包容,是这片土地上汉、维、回等27个民族融为一体。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早已不分彼此,其乐融融。它朴实,是它不言不语,不争不抢,却默默地为人们提供着生存和发展最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。
归去来兮,奋斗不息
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巅,雪莲做到了;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大漠,胡杨做到了;不是每个人都能离家万里奔赴新疆,我们做到了。
18年来,每一批援疆干部都带着嘱托,带着为若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责任和使命而来,为若羌县发展注入动力,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。援疆是一次未来的承诺,是一场人间大爱的盛宴。相逢又告别,归帆又离岸,忙碌中沉淀,奉献中成长。
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头是春山。新时代新使命,我们的奋斗,永远在路上!(若羌县纪委监委援疆干部 耿亚楠 )